1月22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的通知,要求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背景的硕士学位科学教师,推动高水平师范大学开设科学教育专业。
通知要求,配齐配优科学类课程教师,推动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背景的硕士学位科学教师,配齐初中、高中科学及相关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信息科技、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教师,探索建立科学类课程教师共享中心,多元拓展师资共享渠道,鼓励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进行支教,确保每所学校至少有1名科学副校长,鼓励并支持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科研院所等单位的科学家、理工科专家担任科学副校长。
通知要求推动高水平师范大学开设科学教育专业,优化师范类院校科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鼓励通过提高跨专业学习和实践教学比例,培养教育教学综合能力。在公费师范生项目中提高科学教育学生培养比例,支持综合性大学培养科学类课程教师。
此外,通知要求,将实验等探究实践纳入评价体系,具体包括:将学生平时实验操作和参加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等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纳入理化生等实验操作;实验操作任务的设计,要侧重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机融入对实验原理理解、探究方案设计、科学论证、结论构建等方面的评价;将数字技术等智能化手段引入实验操作考试,提高实验考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